與您聊聊電梯老化的問題
如今在各大城市中電梯老化已經是很多住宅小區的普遍問題問題,不僅是老舊小區也包括如今看上去很光鮮的中高檔小區。據了解,北京11萬臺住宅電梯中使用時間10年以上有4.2萬臺。我國是電梯生產和使用大國,電梯保有量、年產量、年增量均為世界前列。近年來,我國電梯萬臺事故起數和死亡人數持續下降,但隨著電梯保有量持續增長,老舊電梯逐年增多,電梯困人故障和安全事故時有發生。如何守護好廣大群眾“出門第一步,回家最后一程”的安全,成為政府部門一項重要的民生實事任務。
公共設施老化問題已成為公共安全隱患,其中一項對于老舊住宅小區的更新尤為必要,它關乎民生,也關乎著城市的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,有關部門有必要出面牽頭扶助,并形成可持續性的長效工作機制。
單元樓組成的住宅小區,是我國城市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,也是城市的重要組成元素,提供著相當一部分公共服務。就拿北京、上海兩大一線城市來說,很多街道電梯治理工作的特點是“三多”:即電梯總數多、老舊小區多、部隊單位多,各類隱患電梯現狀復雜,加上群眾期望值高,整體工作難度很大。電梯更新、改造、大修都需要錢,怎么推動產權單位、業主歸集資金是難題。特別是因為歷史遺留問題,1999年以前的住房未建立住宅專項維修資金。僅僅靠組建比例不高、工作效率和操作權限均有限的業委會,以及繳存、提取、使用存在諸多門檻的公共維修基金來進行小區更新,顯然是遠遠不夠的。電梯安全隱患問題多、居民通過多種途徑反映強烈,物業企業又因為資金不足遲遲不能開展更新和改造,各方矛盾對立日益突顯。這些也是很多老舊社區進行隱患電梯治理時共同面臨的問題。
據了解,截至目前北京市共有電梯230306臺,較2017年增加10662臺,同比增長4.6%,與去年增速基本持平。其中,住宅電梯11萬臺,占總數的47.8%。11萬臺住宅電梯中,使用時間達10年以上的4.2萬臺,較去年增加5000臺左右,占住宅電梯數的38.2%,使用時間15年以上住宅電梯13362臺,占住宅電梯數量的12.1%。
電梯安全隱患治理,涉及產權單位、業主、物業、電梯制造企業、電梯維保單位等多個主體,也涉及住宅、醫院、酒店、辦公樓等多個行業,電梯隱患治理由誰來組織推進更有效非常關鍵。另外還要考慮如何避免“踢皮球”現象。必須要堅持按照“管行業必須管安全、管業務必須管安全、管生產必須管安全”的總體要求,堅持多元共治,齊抓共管,條塊結合,綜合治理。今后要繼續強化“政府統一領導、街鎮屬地管理、部門綜合監管、企業落實責任、社會參與監督、檢驗技術支撐”的電梯安全多元共治的工作格局。
再次說到電梯更新資金的解決問題。電梯行業部分資深專家的綜合意見是:主要是通過使用住宅專項維修資金、產權單位出資、業主集資、政府補貼等方式解決資金問題。“尤其是通過政府少量資金補貼,引導業主共同決定,自籌經費,小錢撬大事,減少各主體資金攤付量,提升更新、改造、大修可行性。”